您当前的位置:口袋巴士游戏资讯正文

四大安卓旗舰手机性能横评:同是骁龙835 对决各有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29 12:35:02  阅读:601+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卢广仲

推荐阅读:《五大国产旗舰手机拍照对比评测:拍摄体验比成像更重要》

目前上半年各家的旗舰产品,基本都已经如约而至,835则成为各家旗舰产品的标准配置,可以说选择拥抱高通,那835几乎是旗舰产品唯一的选择。既然是顶级配置,表面上看似相差不大,但实际的体验也相差不大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同样是搭载骁龙835的机型,在性能表现上,他们究竟有哪些不同之处?

这次IT之家选择了几款热门骁龙835机型,分别是一加5、努比亚Z17、小米6、HTC U11。由于今年上半年骁龙835产能有限,加上三星S8被小编肚子饿时一口吃了,再加上索尼XZP已经被收回,所以最终选出了这四款手机参与对比横评。

首先既然是性能对比,那我们先来看各项跑分成绩:

先来看国内的知名跑分软件,在安兔兔跑分测试中,我们均开启性能模式或解除系统对后台耗电的限制。一加5与努比亚Z17表现处于同一水准,HTC U11得分略低,小米6垫底。

接着是国外的著名跑分软件GeekBench 4,在多核分数中,他们的最终名次分别是一加5>努比亚Z17>小米6>HTC U11。

首先声明,此次测试所有产品均为我们的评测机,虽然与大家买到的基本没有区别,但毕竟产品个体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些许差异,所以这里的结论仅对我们这几款评测机展开讨论。

一、跑分——不代表一切,但能代表一部分

虽然跑分结果不等于实际体验,日常使用也很少会用到处理器火力全开的状态,但至少通过跑分也能反应一些大概情况。综合国内外两大跑分软件的跑分结果来看,最终的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一加5和努比亚Z17的性能的在这几款产品中,确实是比较强大的存在。至于曾经的跑分小王子,小编推测或许是因为国内首发的原因,各方面没有后续几家优化出色也是情有可原。

再来看GPU部分的性能表现,一款手机GPU的性能高低将直接关乎到游戏爱好者的实际体验。打游戏,历来都是CPU负责数据运算,GPU负责图像填充,在游戏运行时,其实GPU的性能要远比CPU重要的多。这次我们采用3DMark来对几款产品的游戏性能加以评估。

转图失败-->

在3DMark测试中,一加5、小米6、HTC U11得分都在3500+,三者的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有努比亚Z17的得分略高,达到了3676,高出第二名HTC U11一百多分,总体来看4款产品都属于各自应有的水准。

至于运行游戏时的实际表现,我们会在文章后面提到。

二、稳定性、发热——高负荷下性能与发热的平衡

看完4款产品的具体跑分,我们再通过GPU GFLOPS来看看他们各自的体质如何。一颗处理器日常使用是否稳定可靠散热是否良好,一定程度上能反应用户高强度使用时的实际表现。同时还可以看到不同的厂家,针对同一颗处理器在调度策略上的不同之处,在水深火热的计算压力下,保持冷静的同时还有高性能输出,那才是真本事。

首先我们针对4款设备同时进行180秒的CPU整数运算,曲线的具体变化情况大家一看便知,其中最稳定的还是小米6,努比亚Z17的CPU计算能力值全程都比较低,说明努比亚对835的火力限制还是比较严格。

通过4款设备的CPU计算能力平均值我们可以看到,但就CPU一项而言,一加5是其中最强的,其次是小米6和HTC U11,而努比亚的降频策略就导致这一项Z17的分数没有其他几款那么好看,不过换来的却是比较优秀的发热表现。

接着是CPU/GPU的双烤测试,当手机在运行大型游戏时,不仅CPU要顶得住压力,GPU的渲染也至关重要,所以双烤测试我们就来看一下双重压力下,4款产品各自会有怎样的表现。

首先同样是180秒的双烤时间,可以看到HTC U11全程“抖“的比较厉害,说明U11的性能输出并不是很稳定,而其他3款相对抖比较稳定。

并且可以看到,在开始20秒之后,一加5和小米6的CPU和GPU部分开始Hold不住了,出现一个明显的降频过程。

而一加5的CPU部分同样在20秒之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阶段,GPU部分则是呈阶梯状循序渐进的回落,整个过程大概在60秒左右,说明高性能状态还是比较持久的。

至于努比亚Z17,CPU部分与一加5、小米6类似,但GPU部分相对维持在了一个稳定的较高性能下。

最后将他们各自的平均值加以整理得到下图:

可以看到在双烤测试下,它们的平均表现还是非常接近的,只有努比亚Z17的CPU数值有写偏低,综合来看,依旧是一加5的性能输出略胜一筹。

双烤过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发热情况:

转图失败-->

首先在机身内部,除努比亚Z17外,其他几款产品的处理器核心温度都达到了90度以上,而努比亚Z17内部最高只有67摄氏度,看来降频所换来的发热表现还是非常明显。

接下来再看看在室温25摄氏度的环境下,机身表面温度如何:

4款产品的表面温度,并没有机身内部差距那样明显,但通过对比发现,努比亚Z17依旧是表面温度最低的,比温度最高的一加5低了1.1摄氏度,此时的一加5已经可以感觉的温热了,而努比亚Z17则依旧没有太大问题。HTC与一加5类似,小米6表现与努比亚Z17也很接近,总的来说4款产品的发热控制都非常理想,气温差最大也不过只有1度。

最后通过烤机测试,我们可以看到在稳定性方面,一加5=小米6>努比亚Z17>HTC U11。发热方面则是努比亚Z17=小米6>HTC U11=一加5。

三、游戏表现

游戏方面,我们用NBA2K来测试4款产品的表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同样的软件版本中,GameBench一直无法捕捉到U11游戏帧率信息,所以这个环节U11的帧率和GPU负载是没有数据的。并且由于U11采用了一块2K分辨率的高分屏,所以同其他采用1080P分辨率的手机来讲,多少有些不公平,具体游戏表现大家只能参考U11在3DMark测试环节。

可以看到3款产品的平均帧率还是有高有低的,我们直接分析结果:

一加5帧率最高,其中8GB的内存和更高的CPU主频外加70%的GPU负载,让一加5运行起来非常流畅。

虽然小米6与努比亚Z17的帧率非常接近,但CPU、内存、GPU的负载小米6都要压过努比亚Z17,看来小米6用更强的性能输出获得了与努比亚Z17接近的水准。

看来三款机型中,一加5更值得游戏党去追捧。至于小米6,也可能是因为刚刚升级到MIUI9的原因,各方面不是非常稳定也是情有可原。但也不要忽略努比亚Z17的发热表现,努比亚Z17确实是几款产品中发热控制最为优秀的。

四、应用开启速度

由于4款产品的内存大小都不尽相同,所以仅通过简单的应用开启速度的测试,并不能够反应日常使用流畅度,只能对比一下系统的响应速度。

采用之前《IT之家学院:如何测试Android应用启动速度》文中提到的测试方法,选取常用的5个APP,后台全部清空,选择没有广告的那一次作为参考,得到以下数据:

通过各个APP所占的时间比例可以看出,打开京东APP所用时间最长,最快的是微博,购物类APP往往需要加载大量图片和数据,所以很多手机平时聊刷微博很流畅,而刷淘宝逛京东就会很卡,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我们还是直接看结果,虽然只有5个APP,但结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一加5和努比亚Z17表现比较接近,除京东APP一加5启动要慢一些,其他几个表现都处于同一水准。

小米6的表现则略快一点,主要体现在升级MIUI9之后,点按图标的响应更快,加载过程也会跟着加快,MIUI9的日常使用确实更加跟手流畅,所以MIUI9是功不可没的。

用时最少,开启速度最快的是HTC U11,几乎每一项U11都要比其他3台更快,除了系统UI的体验接近原生外,HTC的优化看来也比较到位。

五、闪存读取速度——日常使用谁更流畅

对于大多数手机来讲,闪存读写性能其实是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基础,闪存部分将关乎到应用程序的打开速度、软件的安装以及系统响应。目前大多数高端产品均已经配备了USF2.1的闪存,那他们究竟有多少区别呢?我们还是继续看数据。

通过AndroBench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顺序读取速度4款产品相差并不大,都达到了700MB以上,但顺序写入速度中,小米6有些掉队只有122MB,与最快的一加5的222MB相差近一倍。

在随机读写速度中,HTC U11优势明显,随机写入速度达到了83MB,也正因为这个原因,U11在APP开启速度测试中领先其他产品也就不足为奇,至于具体原因是读写机制优化的好,还是USF2.1的闪存芯片素质好,目前暂不清楚。总之HTC U11的闪存读写速度对系统的流畅运行起到了很大提升作用。

其他几款产品则处于同一水准,在随机写入速度中一加5好过努比亚Z17,小米6继续垫底。这也验证了上一环节中APP启动响应速度的结果,所以HTC U11日常使用流畅也不仅是因为系统接近原声,闪存的读写性能同样非常重要。

六、全文总结

一加5依旧走的是性能至上路线,硬件性能毋庸置疑,但发热和功耗相对有些吃亏,今年的骁龙835芯片远没有之前的火龙810那么坑,所以虽然发热会多,但完全可接受,适合游戏党。

努比亚Z17相对比较保守,在处理器的调度策略上,努比亚优先确保机身冷静,日常使用中,并没有体现出与其他产品相比掉链子的情况,对用户而言牺牲一点不易察觉的性能或许更加值得。

小米6在升级MIUI9之后,系统的跟手程度和响应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或许是由于批次较早的原因,小米6的835在跑分环节并没有一直领跑下去,但日常使用系统跟手流畅才是最重要的。

HTC U11可能是近几年最优秀的HTC手机了,系统的跟手程度有些超乎我们的想象,编辑部的同事们也都反应HTC的系统流畅度令人印象深刻,但2K的分辨率相比较其他3款在运行游戏时,没有那种大牛拉小车来的痛快。

抛开售价、外观、情怀、能不能买到等原因,仅仅就性能和发热以及日常使用的流畅度而言,大家都有了自己的选择,但正购买时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