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口袋巴士游戏资讯正文

历史: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的来龙去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10-04 21:41:49  阅读:9890+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巫迪文

说起过去的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的来龙去脉,现在有些人也许混淆不清。其实,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即现在呼和浩特市的前身。笔者就近年来所掌握到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介绍给读者。不妥之处,请互为补正。

一、归化城(旧城)

归化城,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旧城”。首先从其建筑规模来看,有关史料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归绥识略》载:“城周三里许,高三丈余。”《呼和浩特市志》载:“当时的归化城规模比较小,周长不过二里,墙高二丈四尺。”《内蒙古参事》载:“旧城四周长约二里。”《归绥县志》载:“归化城,谙达建明万历间赐名,周长二里,砌以砖,高三丈,南北门各一,清康熙三十三年土默特左右两翼及六召喇嘛台吉等增土郭筑东、西、南三门,合旧有之北门为四,东曰承恩,西曰柔远,南曰归化,北曰建威,旧南门改鼓楼,颜曰固威。乾隆、道光、同治时相继重修,光绪间土郭多圮。民国八年,城郭及鼓楼拆去,今存者北门门楼。”《土默特志》载:“归化城在杀虎口北二百里,明代所筑,蒙古名库库河屯,周围二里,高三丈,南北门各一,外郭东、西、南三面三门,谙达归顺改称今名。”

当时主持并修建这座城的人,是一位杰出的,而且具有远见卓识的蒙古族妇女(史称女政治家),名叫钟金哈屯,别名“三娘子”。她是顺义王的妻子,明隆庆四年(1570年)与阿勒坦汗结婚后,很受阿勒坦汗的敬爱。到明万历九年(1581年)阿勒坦汗逝世后,她仍以这座城为塞外的政治、经济中心,继续辅佐袭封为顺义王的皇太吉与扯力才干,执行与明王朝和睦相处的政策,使得边塞蒙汉和平共处三十余年。这一时期,对于双方贸易往来,经济繁荣发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明王朝曾封她为“忠顺夫人”。这在内蒙古乃至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那么,归化城究竟建于什么时间?有关史学家曾有过争论:一种意见认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一种意见认为明万历三年(1575年)等。1981年,呼和浩特市曾隆重举行建城四百周年庆祝活动,这就确立了归化城建于明神宗万历九年,即公元1581年。

归化城,当时人们叫做“三娘子城”。明王朝为了达到对塞外的统治,赐名归化城。归化二字又是个什么概念呢?《辞海》载:“归化人籍的旧称。”这就是归化城的由来。

二、绥远城(新城)

绥远城,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新城”。其建筑年代与规模如何呢?《归绥县志》载:“绥远城,在归化城东北五里,清雍正十三年兴建,乾隆四年工竣。同治七年将军定安修北城门楼,濬壕种树。光绪三十年将军贻谷补植树株,筑城西南泄水闸。民国十八年六月修西南角楼及东城城垣。”《绥远旗志》载:“绥远城周围九里十三步,高二丈九尺五寸,顶阔二丈五尺,底宽四丈,四门楼门二重,东门曰迎旭,南门曰承熏,西门曰阜安,北门曰镇宁。周围角楼四座,城上四面堆拔八处,每处建盖房三间,城内适中处钟楼一座,上有玉皇弥罗阁。”

上述史料表明,绥远城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耗资十分惊人。

乾隆二年(1737年)总理事务五大臣议奏:“归化城盖造新城,去右卫仅二百余里,无庸添设将军,请将右卫将军移驻该城,只添副都统二员。其右卫之副都统二员,仍留原处,亦归将军管辖。”当时兴建绥远城的目的很明确,实际上是清朝屯兵大本营,统治塞外的指挥用兵中心。

《土默特文史资料》载:“前来驻防的官兵绝大多数是满州八旗官兵,新城街道整齐,房屋建筑考究,而且等级森严。如将军署为一百三十二间,都统署为五十四间,协领署为三十八间,佐领署为二十四间,防御署为十九间,骁骑校署为十四间,笔帖式署为十四间,马甲兵及步甲兵每两名一间。”

绥远城当时又称“满城。”城内大街小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除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外,每隔两条小巷,就有一条较宽的小街。饮水井也都安排在一定的位置上。城内全部是“棋盘形”,布局整齐合理,而且没有任何一条街或巷是死胡同。从那时起,将军衙署都是将军、都统、军政官员们办公的首脑机关。1928年,绥远由特别行政区改设行省后,将军衙署自然成了省政府的所在地。

三、归绥(归绥市)

“归绥”这个称谓,最早出现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因在此设“归绥道”驻军而得名。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绥远与山西省分治,并将归化、绥远两城合并为归绥县。《呼和浩特市志》载:“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民族同化政策,将绥远特别行政区建立行省,称为绥远省,定归绥为绥远省的省会。”与此同时,经当时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通令,“归绥市”这一名称正式确定。

《呼和浩特市志》称:"1929年绥远建立行省”。此观点是否正确?《辞海》载:“绥远,旧省名,1914年置绥远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设省。1954年撤消,并人内蒙古自治区。”除此之外,笔者就这一问题查阅了其它有关史料,因此,绥远设置行省的准确年代应该为1928年。

1938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绥远后,归绥市曾改名为“厚和豪特市。”《内蒙古参事》载:“一九四五年,日寇投降,我们收复失地,归绥市这个名,始正式确立。”前面讲过,在日寇占领前,“归绥市”这个名称早已确立。笔者认为:日寇于1945年8月15日投降后,使“归绥市”这个名称又重新得到了恢复,这样讲,是否更准确一些。《呼和浩特市志》载:"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傅作义部抢占了呼和浩特市,将敌伪时期的厚和豪特市复名归绥市。”

解放前的归绥市,虽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塞外名城,但由于多年的封建统治和军阀割据,特别是日伪统治时期,使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塞外古城,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境地。解放初期,全市总人口不足十五万,而且都分散居住在旧城、新城和火车站三个点上。居民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和城市建设就可想而知了。那时的旧城距离新城五华里,只有一条年久失修,高低不平的沙石马路,而且孤坟和臭水坑随处可见,显得十分荒凉。

1954年2月,根据绥远省人民代表会议的建议,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批准,绥远省建置撤销,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同年4月25日,废除了“归绥”这个带有民族歧视和封建统治意味的称谓,改称“呼和浩特”这一名称,并确立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从“三娘子城”,“归化城”,“绥远城”,“归绥市”,“厚和豪特市”到现在的呼和浩特市,这座距今四百多年的塞外古城,一日千里的在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两个文明建设如万马奔腾,全市各族人民与时俱进,创造出了丰硕成果。正在以日新月异的业绩,向着具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迈进。

(作者王运西编辑乔锦华原创“云中之声”新媒体平台,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