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口袋巴士游戏资讯正文

松下陷裁员风暴转型B2B 日系巨头们欲收缩家电战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8 19:21:22  阅读:7255+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张含韵

  李瑞娜

  刚刚被曝出因2016年度净利润下滑,将清理盈利薄弱业务或引发裁员的松下电器,近日又出现了或因体制僵化在华人才流失的情况。据此前媒体报道,松下电器某华东家电制造工厂员工指出公司存在人才流失,管理层希望继续压缩员工人数的现象。

  对此,松下电器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复《中国经营报》记者称,目前公司没有任何裁员计划,“报道中的华东工厂,2016年开始为了改善员工满意度以及提升士气,进行了员工培训研修、优秀员工表彰、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工厂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不过可以看到的是,如今家电为松下营收做出的贡献确实在不断减少,公司也将重心逐渐向利润更大的B2B市场倾斜。4月刚刚就任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下中国”)董事长兼中国北东亚总代表的横尾定显更是将目光聚焦在了汽车领域,松下近期也在大连新设了车载锂离子电池厂。

  除松下外,索尼、东芝、夏普这些曾经在家电领域风光无限的日本巨鳄,如今都纷纷走上了或去家电化、或被收购的命运。针对这种现象,中日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主要原因在于日系企业对于技术的过度偏执以及创新意识的匮乏,而我国的电子产业总体上还处于跟跑者的位置,并未实现对其的超越。

  或遭遇水土不服

  曾经为日本企业壮大发展提供保障的工匠精神以及日本员工的终身雇佣制,似乎正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的窘境。

  有媒体曝出,松下某华东家电制造工厂近年来效益日益低下,该厂员工表示,公司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管理层还希望继续压缩员工人数,与此相反的是,厂里每年都有待遇不薄的日本外派员工从事技术研发,由于文化差异,常常与负责制造的中方下属合作欠佳。

  针对这一情况,松下相关部门负责人回复记者称,“报道中的华东工厂,2016年开始为了改善员工满意度以及提升士气,进行了员工培训研修、优秀员工表彰、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工厂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并且,这一系列措施在2016年度的员工满意度调查中,有效提升了该厂员工的满意度,“公司没有任何裁员计划。”该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正是中日文化的差异,以及日企担心技术流失的心理,造成了日本员工与中国员工的疏离。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表示,受全球化的影响,新的年轻一代员工偏爱自由化的生活方式,不像以前的员工惯于一板一眼的工作,但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在松下服役长达40年,长期负责国外营销业务的岩谷英昭则指出,现在生产技术已经不具有优势,日本家电厂商之所以难以把生产转向海外(目前日本海外合资公司大多仍由日本员工把持生产技术),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担心技术机密的泄露,其二是担心影响国内就业,“但是,从与国外企业共同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其实这都是杞人忧天。”

  为了改变上述情况,松下也在试图迈出改革的步伐。4月1日,日本松下集团宣布,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预计将松下中国的家电业务从该公司剥离,转移到位于杭州的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并且由松下集团中国独资企业中第一个华人总经理吴亮担任该公司一把手。

  业内人士分析,任命中国人做本土公司的一把手只是松下化解文化障碍的第一步,能否真正做到中日文化融合,还要看松下有没有进一步下放权力的决心。

  家电盈利尴尬成“鸡肋”

  现在,家电业务因盈利能力薄弱,也逐渐沦为日系企业发展中的一块鸡肋。据公开信息显示,松下预计2016财年的净利润为1300亿日元,同比下降20%,销售额为7.3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4%,这一业绩将创下2012财年以来的盈利新低。

  为应对利润下滑,松下表示计划将兵库县姬路市的液晶面板工厂的2条生产线中的1条停产并出售。而这并不是松下第一次对家电业务实施“门户清理”。

  2012年松下公司社长津贺一宏决定撤出美国和中国的电视生产业务,2015年将旗下三洋电机彻底吸收合并,让其退出世界家电舞台,三洋机电在中国区的电视品牌也转让给了四川长虹。

  对日本电子产业有着深刻研究的西村吉雄指出,电视产业过去是日本的核心产业,在数字电视领域以世界最高画质闻名,电视信号数字化完成之后,很快就向市场上推出了4K(4K×2K,3840像素×2160像素)电视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可能会引发4K电视机的消费热潮,业界也对此充满了期待,“但即使果真如他们所想,这也只是短时间的、仅仅发生在日本的‘特需’。”

  松下中国前任董事长大泽英俊此前对媒体表示,目前整个家电产品事业的比重只占松下的20%,松下已经全面向B2B方向转型。尽管松下声称不会放弃家电业务,但按照松下的规划,到2018年企业百年之际,其B2B业务营收占比将升至80%。

  刚刚就任松下中国董事长兼中国北东亚总代表的横尾定显更是表达了对汽车领域的青睐。4月21日横尾定显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在中国努力实现新能源汽车品牌国产化的契机下,加强本地化战略布局,在中国新能源和车载市场的产业变革中发挥作用。

  针对汽车业务的发展,松下相关部门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载是松下众多事业中重要的事业之一,今后也会加速对其发展的注力。”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松下逐步将市场重心安放在B2B市场本质上就是一家企业面临盈利挑战时所做出的正常选择,抛开不挣钱的家电业务,即使它曾经给自己带来过登上巅峰的快感,拥抱前景辽阔的企业级市场,进程中也充满了不确定的风险。

  日系巨头欲收缩“家电战线”谋转型

  2013年3月,松下、夏普、索尼的赤字合计达到了100.6万亿日元,这导致了三巨头纷纷更迭社长,以应对盈利下滑的情况。目前,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包括东芝在内的日系家电巨头几乎无一例外地走上了从家电业务抽身、转型的道路。

  2015年底,东芝宣布减持与中国家电巨头TCL集团合资的液晶电视销售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从51%降至30%,相关业绩不再列入合并财务报表;2016年3月,东芝以约537亿日元的价格,将旗下白色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份转让给了中国美的集团。然而,此后押注核电业务的东芝并未如愿,数据显示,2016财年前三财季,东芝预计将就美国核电业务计提7125亿日元地损失。

  夏普虽然依旧坚持生产电视机,不过最终还是接受了中国台湾鸿海集团的注资。2016年4月初,仅成立42年的鸿海正式以3888亿日元的出资额签约收购了百年日企夏普。

  而早年凭借特丽珑彩电、BRAVIA液晶电视名声大噪的索尼,随着近年来的战略调整与发展,也将目光从家电领域转向了游戏与娱乐业务。目前,索尼正试图抓住VR兴起的机遇,以确立其在新领域的领导地位。

  对于索尼等日本企业纷纷淡化家电业务甚至退出中国市场,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江涛曾向记者分析,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已经成长起一批世界级的家电企业,导致一个产业区域内的产业格局发生变动;另一方面,则是日本家电企业近年来不思创新,“日本的优势是它强大的制造能力,精益生产提出了丰田管理法,这是日本的优势,日本做事认真的态度,但是我们看到日本在这个优势背后存在一个天然的缺陷。”

  熟悉日本制造业的汤之上隆也曾公开表示,日本半导体、电器产业都曾创造出世界的最高品质,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但最终都失去了市场,从产品制造中退出、陨落,这其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它们所涉及的各行业和企业都没能与时俱进,陷入了‘创新窘境’。”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